跑馬嶺景區利用旅居基地項目的落地對西營鎮葉家坡藏主庵自然村和柳埠大峪村在發展生態旅游和提高農產品附加值上做文章。利用景區開展各種節日活動的出游契機,聯合利用鄉村現有資源與特色產業扶貧高度融合,嘗試把兩個貧困村的生態旅游產業化,并努力幫助其實現新農村產業化建設。
“跑馬嶺植樹節”2018年開啟新的模式
我們進村了!!!
濟南南部山區海拔700多米的藏主庵自然村,自然環境美,人均產值卻非常低,長期以來都是靠天吃飯,靠政府救濟。自從第一書記駐村,原來“光棍多、傻子多、破房子多”的三多貧困村,逐漸利用自身環境優勢,生態農業優勢以及緊鄰跑馬嶺景區的優勢逐步擺脫“赤貧”困境。跑馬嶺旅居基地項目通過考察該村資源也提出"產業扶貧“的概念。小小山村因為景區特色“植樹節”,突然有了生氣也迎來的春的氣息。
泉源大峪村,市政府重點扶貧村,也是產業發展較早,生態旅游起步較早的大山里老村落。特色瓜果、特產豆腐、七眼泉、“掛枝雞”等都秉承綠色生態無污染,誠信經營老產地的原則,在近幾年村集體和農民自己的收入都有了明顯提高,村民明顯有了“引進來才能走出去”的經濟理念,還建起了特色民宿和村使館,向每一位來的人展示他們的努力和創新。
在這個誰都知道互聯網的當下,山溝溝里的村落也可以暢通無阻的使用微信、微博。陽春三月微信群、朋友圈又多了來自大城市預約五月櫻桃采摘購買的新朋友。要說扶貧,共同搭建產業平臺,緊扣精準扶貧脈搏,脫貧不返貧大家都在努力ing……
就連今年植樹節擔任指導老師的都是當地“農事專家”。一把鋤頭一勾一帶,看到他們,我們才意識到每年的景區應景的植樹節是多么的外行,種一顆就要保證它成活,保證它真正的能“添綠”。
景區利用營銷活動的創新和“扶貧產業+”模式用產業平臺“添綠”,產業扶貧入村,來探索產業平臺帶動一二三產業的發展。